“落地张江,对我们帮助真的很大。以前我们是跟着大企业、大机构来到工博会展出,今年拥有了自己的独立展位,这既是张江职能部门的帮助,也是张江生态环境造就的,让企业不仅有研发,更让成果能展现。”昕健医疗副总经理王琦说。
在今年的工博会上,张江科学城携12家企业的创新智能成果集体亮相。这12家企业均拥有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,更形成了成果落地,赋能各行各业,让观众看到张江的创新力量,看到张江未来的无限可能,也让世界重识“中国制造”。
突破成果转化“瓶颈”
在医药研发、医疗器械方面,中国之所以与国际水平存在一定差距,很大原因是起步较晚。业内专家认为,目前的掣肘主要还是临床科研人员不足,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。
谈及如何打通产学研医的脉络,在张江科学城展区内,不少企业表示,让企业与高校、研究结构、医院加深沟通结合,了解临床需求和市场空间,才能研发出临床真正需要的东西。而这一“瓶颈”,在张江不但突破了,还在不断提速。
第一次以独立展台形式参会的昕健医疗带来了医学3D打印移动工作站等创新产品,该设备可以进行医学图像重建、实时VR显示、实时3D打印等。据展台技术人员介绍,只要输入了相关数据,打印出个性化的3D膝关节等,只需要数个小时,还能远程控制,可以服务远在新疆、西藏的患者。
记者了解到,目前昕健医疗已拥有了100多项知识产权,并与200多家医院达成合作,它还是国内首家获得第一张3D打印技术获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科创企业。
在王琦看来,正是张江的创新政策让企业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。“项目是产学研医结合成果快速转化的体现,医疗器械注册证试点从医药延伸到医疗器械,让企业不但有了研发冲劲,更能冲刺百亿元级的医疗器械生产市场。”
上海邦定智慧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工博会“新客”,去年5月份公司入住张江Vπ孵化器,团队整体来自德国、美国知名的能源与智慧建筑研发机构。记者了解到,该团队以能源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为依托,致力于智慧建筑的能源管理及节能运营、建筑设备智慧控制与管理等系列软硬件产品,已为数家500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。
在制造交通等领域显“智慧”
此次工博会上,张江科学城建设管理办公室围绕“创新驱动生长,智慧赋能未来”的主题,组织了12家企业参展。这些企业带来的创新产品体现出“智慧”在制造、交通、防控等多领域应用。
如东古带来了智能巡检车以及工业巡检无人机,可替代安保人员在重点监控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检;速锐带来的智能四向穿梭机器人,则是国内首家能够四向行驶的托盘搬运物流车,结合智能控制系统WCS能够实现对工厂仓储和输送、监控、规划为一体的智能仓储输送;作为在制造业(3C电子、汽车、半导体)、海洋船舶、工程、军工科研等领域,第一个将数字孪生技术落地应用的企业——蓝度则展出了最新数字孪生智能工厂系统,该系统技术在国际尚处于创新研究阶段,未来让人期待。
“比如说我们这次主推的eSync OTA系统,是一个平台兼容多种车型;你只要在手机里装了系统,车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升级,有任何故障也能及时通知。”爱瑟福信息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多次获得汽车电子领域的创新奖,该公司项目经理孙云华对于未来产品产业化信心十足。
据悉,该公司已先后与宝马、福特、一汽、东风、广汽、江铃等国内外企业保持合作,让汽车制造企业成本大幅下降。